雅安附近不锈钢拉弯厂商电话
拉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
高铁车头铝型材骨架采用多平面拉弯工艺,将6005A-T6铝合金型材弯制成半径2-8m的空间曲线。关键技术在于分段控制拉伸力:直线段保持120kN,弯角区提升至150kN以抑制回弹。常州某企业开发出"预拉伸+动态补拉"工艺,使25m长型材的直线度误差<3mm。不锈钢拉弯则应用于地铁扶手系统,316L材质φ50×2mm管件经拉弯后,内弧减薄率控制在8%以内(行业标准15%)。这些部件必须通过EN 15085 CL1级焊接认证,且弯曲处需进行涡流探伤检测微裂纹。
(2)拉弯成形工艺特点工艺优点:①能够拉弯成形结构复杂的型材断面。②可实现多弧段变曲率的型材拉弯成形。③弯弧精度高,材料回弹稳定,工件尺寸的一致性好。④可有效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产品尺寸稳定性好。⑤由于金属材料的冷作硬化,材料经拉弯后,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缺点:①拉弯产品断面尺寸大小受设备吨位及钳口尺寸的限。②拉弯模具投入成本大,模具通用性差。③对于不对称的型材截面,拉弯件截面变形控制难度大。(3)拉弯成形工艺关键技术拉弯工件的弧度设计原则以不超过材料的伸长率为限度,拉弯成形中将出现型材壁厚变薄断裂、起皱、截面畸变等成形缺陷,这些成形缺陷与型材的力学性能、截面形状及拉弯工艺参数等因素密切相关。拉弯过程中材料变形区各部分的应力状态不同,中性层以外材料受拉应力作用,中性区以内材料(与拉弯模具贴合)受压应力作用,为使材料不至于受压应力产生起皱现象,预拉伸力要,使材料产生屈服拉伸,相应的中性层以外的金属将受到更大的拉力作用,出现壁厚减薄,并有断裂倾向。所以如何平衡材料不产生起皱并且中性层外侧金属不出现断裂,避免型材截面尺寸变形过大,是确定拉弯工艺参数的两个关键考虑因素。(4)拉弯型材成形力的计算在进行项目的技术能力评审中,需要考虑3个因素:设备的钳口距离是否满足材料的拉伸长度、钳口尺寸是否满足断面尺寸夹持要求,另外,拉弯成形关键的一点要计算材料所需的大拉伸力大小。拉弯工件的成形能力计算材料屈服强度值取1.25倍的系数,确保设备不在大拉力负荷下工作,设备大拉伸力大于公式计算出的材料所需拉力值,说明设备拉伸能力满足材料拉弯力要求。(5)三维拉弯机及三维拉弯关键技术三维拉弯设备的主机架由安装在地基上的焊体框架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主机架用来支撑可旋转的拉伸摇臂2及液压缸。在机架的顶部装有可安放模具的工作平台1。两个拉伸缸托架9分别安装在摇臂2的上部,通过电驱动螺旋导杆实现电动定位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每个摇臂2上均配备拉伸缸4。零件的扭曲通过一个装在拉伸缸4后面的带齿轮箱的液压马达7来实施。拉伸缸4通过万向节安装在托架9上,万向节使夹钳8钳口能向前或向后自由地旋转。夹钳升降缸5实现在拉伸过程中拉伸缸4的逐渐抬升,夹钳俯仰缸6可以使拉伸缸4实现上下俯仰,托架9上的运动副动作(拉伸—提升—俯仰—旋转)使工件在整个成形过程中沿三维模具表面受到切向拉伸而成形立体空间三维工件。设备结构及设备工作原理:三维拉弯关键技术主要是模具设计,三维拉弯机不会给出理想的三维拉弯程序,工艺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及弯曲成形进行系统的分析或CAE有限元分析,并通过不断的工件试制,使三维拉弯模具及三维拉弯程序达到佳匹配,并达到工件的技术要求,需要工艺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产品研发能力。
材料参数及精度:1. 材料: 铝带卷板: 2. 带料厚度: 0.3-2.0mm 3. 带材宽度: 300--1300mm
4. 带卷外径: ≤Φ1600mm
5. 卷板带材内径: Φ508mm
卷板大重量: 7t7. 带材屈服较限: δ≤180Mpa 8. 机组速度: 0-60m/min 9. 张力辊直径: Φ800mm×1400mm
雅安附近不锈钢拉弯厂商电话
铝型材的国家生产标准(6063、T5) e(伸长率)≥ 8 %二、关于铝型材拉弯对于铝型材伸长率的一般要求:
1、铝型材(6063、T5):当铝型材弯曲需要e(伸长率)≤ 10 %时,一般铝型材均可以拉弯;
2、铝型材(6063、T5):当铝型材弯曲需要e(伸长率)≥ 10 %情况下,如果铝型材壁厚较厚、封闭空腔、几何形状相对简单、弯曲方向上受力对称、宽高比小于1时,其拉弯伸长率一般可以在10 % ~16 %范围内拉弯;
26、线的距离或者到压力较大分肢腹板外边缘的距离,二者取较大值。fx和 均按对虚轴(x轴)的换算长细比0 x确定。,分肢的稳定计算 弯矩绕虚轴作用的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一般由分肢的稳定计算予以,故不必再计算整个构件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产茄渠颤首宛陀吮雇稽趁景酝排余匠彪卯网销象掣陇翔伞谤啸裔侨乾逻楚金属结构设计第五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金属结构设计第五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5.拉弯和压弯构件,分肢的稳定计算(续),将整个构件视为一平行弦桁架,将构件的两个分肢看作桁架体系的弦杆,两分肢的轴心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9):,(5-23),分肢1,分肢2,(5-24),图5-9 分肢的内力